(一)修辞手法共有63 种——这些highlighted 是理解或议论文经常看的/用到的
1. 反语
2. 对偶/对仗
3. 排比
4. 叠字
5. 比喻
6. 比拟
7. 夸张
8. 反问
9. 设问
10. 借代
11. 象征
12. 反复
13. 层递
14. 引用
15. 对比
16. 衬托
17. 双关
18. 双声
19. 叠韵
20. 顶真
21. 同感
1.
|
反语
|
即“说反话”。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。一般带有讽刺成分,有时也会用它来加强语言的幽默感。
Eg)
|
妈妈这般爱我、疼我,我还天天跟她斗嘴,我真是太孝顺了!
|
(对於妈妈的疼爱,“我”却用“天天跟她斗嘴”来回报,这是“不孝”的表现。 而此处用“孝顺”来表达“不孝”的意思,正是反语的表达方式。)
|
2.
|
对偶/对仗
|
把结构相同或相似、字数相同的两个语句对称地排列在一起,表达相反、相关或相联的意思。(视觉上给人醒目整齐的美感、易于记忆、易于诵读、听觉上给人铿锵(kēng qiāng)悦耳的感受)
对偶可分為正对、反对、串对三种。
1.
|
正对:前后分句意思相似、相近。
|
Eg)
|
白日依山尽, 黄河入海流。
|
(*同为眼前之景物,互为补充)
|
2.
|
反对:前后分句意思相反、相对。
|
Eg)
|
有心插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
|
(*“有心”与“无心”相对,互相映照。)
|
3.
|
串对:前后分句意思有承接、递进、因果、假设、
条件等关係。
|
Eg)
|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
|
3.
|
排比
|
是指把三个或以上内容密切相关、结构相似、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,从而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。
排比可分為词组排比和句子排比。
短语排比
「我的书桌上摆满了东西,小小的玩偶,厚厚的字典,长长的铅笔,真的是琳琅满目,应有尽有。」
「这个秋夜,是寂静的,是温和的,是梦幻的。」
「春天的雨多么宝贵! 春天的风多么温暖! 春天的阳光多么明媚!」
「思考是开向智慧的一扇明窗,思考是刺向未知迷障的一把利剑,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座伟大桥梁。人们因为思考而成就伟大的文明」
「大地像是一位巨人,绵延的山丘是他的起伏的胸肌,茂密的森林是他的头发和胡须,天空的太阳是他手上的红气球。」
「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,有牛郎织女的故事,才显得星光晶亮;在群山万壑中,有竹篱茅舍,才显得诗意盎然;在晨曦原野中,有拙重的老牛,才显得纯朴可爱。」
What are the
differences between
对偶 & 排比?
|
||
对偶
|
排比
|
|
语法结构
|
完全相同
|
基本相同,只要大致整齐
|
字数
|
完全相等
|
可略有参差
|
字词
|
避免重复
|
经常相同
|
句数
|
两句
|
三句或以上
|
4.
|
叠字
|
是指重叠使用汉字,以收到特定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。 常见的叠字有四种方式即 AA、ABB、AABB、ABAB 。 如「常常」、「笑盈盈」、「战战兢兢」、「滴答滴答」等。
Eg1)
|
她那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,好像会说话似的。
|
Eg2)
|
她匆匆忙忙地向码头跑去。
|
Eg3)
|
到底参不参加军队体验营,还是先回家跟父母商量商量吧!
|
5.
|
比喻
|
又称“打比方”,是根据联想,抓住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;用浅显、具体、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、难理解的事物。
例如:把甲物比作乙物——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,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,给人以深刻的印象。
3 different types——明喻、暗喻、借喻
比喻与比拟 的辨析——
5.1.
|
明喻 =simile(as
light as feather / Last night I slept like a log)
|
eg)
|
好像、像、好似、如、有如、有同、仿佛、……
|
——>
|
她的脸红彤彤的,好像一个小苹果。
|
——>
|
他动也不动,仿如 石像。
*他=本体
*仿如 = 喻词
*石像 = 喻体
|
——>
|
太阳 就像 一个大火球,会发热,会发亮。
*太阳=本体
*就像 = 喻词
*大火球 = 喻体
|
——>
|
我 有如 一个向日葵,向着阳光。
*我=本体
*有如 = 喻词
*一个向日葵 = 喻体
|
5.2.
|
暗喻 =metaphor——
一个隐喻或者暗喻是用在比较两个好像无关事物,制造的一个修辞的转义。通常,第一个事物可以被描述成作为第二个物体。以这种方法,第一个对象可能很容易用第二物体来描述。不过,隐喻不是总描述一物体的特性;有时使用它完全是由于审美原因。
|
eg)
|
“是”、“就是”、“成为”、“成了”……
|
——>
|
母亲啊!你是荷叶, 我是红莲。
*你 = 喻体
*荷叶 = 喻依
*我 = 喻体
*红莲 = 喻依
|
——>
|
我是一只小鸟,跳来跳去吱吱叫。
*我 = 喻体
*小鸟 = 喻依
|
5.3
|
借喻/换喻/转喻 =personification(related)
|
eg3.1)
|
|
——>
|
天上长着灰色的幔(màn ) =curtain
*灰色的幔 = 喻依
(本体actually means = 乌云)
|
eg3.2)
|
|
——>
|
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和色情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。
*幼苗 = 喻依
(本体actually means = 幼童)
|
eg3.2)
|
|
——>
|
他摇曳(yáo yè=摇摆不停)着一头蓬草,冲出家门。
*蓬草 = 喻依
(本体actually means = 头发)
|
6.
|
比拟
|
是指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——把物当作人来描写,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。
2 different types——拟人、拟物
eg1)
|
拟人——把动物、植物或其他事物当作人来描写,使它们有 人的感情、言语、思想等特性。
|
——>
|
柳条在向游人招手,欢迎他们到西湖来。
(将人的动作和感情 ── “招手” + “欢迎”赋予给柳条。)
|
eg2)
|
拟物——是把人当作动物、植物或其他事物来描写,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。
|
——>
|
他一看见有钱人就喜欢上前摇尾乞怜。
(把人的动作比作狗的动作 —— “摇尾乞怜”。)
|
7.
|
夸张
|
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,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。
又称夸饰,是指為了突出某事物而在客观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象、特徵、作用、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。
eg1)
|
妈妈做的饭菜很香,离家十多层楼都能闻到香味。
|
——>
|
(饭菜的香味传送有一定的距离限制,在实际生活中,饭菜的香味不可能传到“离家十多层楼”的距离,故该句是為了突出“妈妈做的饭菜”的香味,而在香味的传送距离上作了扩大的描述。)
|
8.
|
反问
|
反问:即反诘。用疑问的语句表达出肯定的意思。
一般用于表达强烈的感情。
(问而不答,让读者从话中找到答案)
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,答案已经藏在问句中。 反问形式可分為否定和肯定两种。——反问则用於增强语气及文字表达的说服力。
eg1)
|
以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。
(=when a “question” means “yes”)
|
——>
|
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老师吗?
|
(例子用“难道不是”这一否定形式来表达“字典是我们的老师”。)
|
eg2)
|
以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。
(=when a “yes” means “no”)
|
——>
|
难道只待在家里吃喝玩乐,便可以有好的回报?
|
(例子用“便可以有好的回报”——来表达“只待在家里吃喝玩乐,没有好的回报”。
|
9.
|
设问
|
先提出问题,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
(自问自答=自己问自己答)
是指明知故问,自问自答; 设问主要用於引人注意
eg1)
|
|
——>
|
你知道这只小猫对我有多重要? 就算用一千万交换,我也不答应。
|
“就算……不答应”一句即是对前句的回答。
|
eg1)
|
|
——>
|
你知道日落美得像什么?它,美得像诗又像梦。
|
“它……像梦”一句即是对前句的回答。
|
10.
|
借代
|
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,而借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
是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,而是借用人或事物的局部特徵或与之有密切关係的东西来代替。
eg1)
|
|
——>
|
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
|
诗中的
“朱门”(the rich
people)= 富贵人家的尸体 &
“骨” (the poor people)= 穷人的尸体。
|
eg1)
|
|
——>
|
宋朝的梁红玉 击鼓 退金兵,真可谓“巾帼不让须眉”
|
“巾”、“幗”是古代女子用的头巾和髮饰;
“鬚眉”是指男性的鬍鬚和眉毛。
此处分别指代女子和男子。
|
11.
|
象徵
|
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繫,将某些情理、思想或感情寄寓於某种具体的事物上。
eg1)
|
|
——>
|
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
|
作者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寄寓於植物之上,把“菊”当作“隐逸之士”;把“牡丹”当作“富贵之人”;把“莲”当作“君子”。
|
12.
|
反复
|
反复:为了强调某事物或感情,使同一词语或句子再次出现
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,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。 反復可分為连续反復和间隔反復。
eg1)
|
连续反復——同一个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,中间不插入别的词句。
|
——>
|
盼望着,盼望着,东风来了,春天的脚步近了。
|
eg2)
|
间隔反復——同一词语或句子间隔出现,中间插入一些别的词句。
|
——>
|
春天来了,大地换上了新装;春天来了,人们穿上了新衣。
|
13.
|
层递
|
是指把三个或以上的事物,按大小、多寡、高低、轻重等不同程度依次排列。 层递可分為递升和递降两种。
eg1)
|
递升——依照由小至大、由近至远、由浅至深、由易至难等顺序将事物进行排列。
|
——>
|
古圣贤认為人生的目标是: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 平天下。
|
(身 → 家 → 国 → 天下,由小至大。)
|
eg2)
|
递降——依照由大至小、由远至近、由难至易、由深至浅等顺序将事物进行排列。
|
——>
|
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
|
(士气振作 → 士气低落 → 士气衰竭,士气由高到低。)
|
14.
|
引用
|
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。
是指援引现成的语言材料(名言、格言、民谣、谚语)或典故,以增强自己言论的说服力的修辞手法。 引用可分為明引和暗引两种。
eg1)
|
明引——用文字说明引文的出处,或用引号标明引文内容。
|
——>
|
古人说:「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」朋友当中,好坏的朋友都会有。
|
(引文有引号,标明了出处是「古人说」。)
|
eg2)
|
暗引——不说明引文的出处,把引文融合在自己的话语或行文之中。
|
——>
|
失败乃成功之母,你千万不要气馁 。
|
(引文没标明出处,融合在行文之中。)
|
15.
|
对比 =
compared
|
对比: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,相对比较描述。
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,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。 对比有时候会以对偶的形式出现,但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对偶句都是对比句。
eg1)
|
|
——>
|
宽恕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,憎恨别人是一件痛苦的事 。
|
(“宽恕别人”与“憎恨别人”是两件相互对立的事情。)
|
eg2)
|
|
——>
|
柔若无骨,刚如利剑。
|
(“柔”与“刚”相对,是对比;且两分句字数相同,词性相对,意思相对,亦是对偶的表达方式。)
|
16.
|
映衬/衬托
|
指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為陪衬烘托,以突出所要描述的事物。 映衬可分為正衬和反衬两种。
eg1)
|
**正衬——利用性质相似的事物衬托所要描述的事物。
|
——>
|
漆黑夜里的一点灯光,甚於白天的太阳 。
|
(灯光与太阳都会发出光亮,用太阳衬托黑夜里的灯光,运用了正衬。)
|
eg2)
|
**反衬——利用性质相反的事物衬托所要描述的事物。
|
——>
|
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。
|
(鹅毛是极为廉价的事物,以廉价的鹅毛衬托情意的深重,运用了反衬。)
|
**Please note: 对比一般用於论述性的内容;
映衬一般用於描写性的内容。
17.
|
双关——have a double meaning
|
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,利用词的同音和多义的条件,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,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。
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,利用语音或语义上的关联,使词句具有双重意义。
eg1)
|
谐音相关——利用字词同音或读音相近的特点形成双关。
|
——>
|
刻不容缓(广告词)
|
“咳”与“刻”双关,意思是咳嗽不能迟疑大意,得赶紧用这种药来治
|
|
——>
|
过年时,把“春”、“福”倒着贴
|
表示——春到、福到
|
|
——>
|
东边日出西边雨,到时无情还有晴
|
“晴”字和“情”字谐音,字面意思是天气反复无常,借指感情让人无法捉摸。
|
|
——>
|
半两棉花——面弹(谈) or 弹(谈)不上
[歇后语]
|
棉花店弹棉花,须有足够的棉絮。只有棉花半两,无从弹起。此处借“弹”& “谈”同音,表示“不必再说”的意思。属于字语双关。
|
|
——>
|
A
bicycle can't stand on its own because it is two-tyred.
|
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:自行车自己不能直立放置,因为它只有两个轮胎(two-tyred)。而这句话的另外一个意思是,这辆自行车用了很长时间,它现在太累了(too tired),两者发音相近。
|
eg2)
|
词意双关——
利用字词多义的特点形成双关=双重意义 OR
一句话或一段话有两个意思
|
——>
|
“实不相瞒,菊花的名气是吹出来的”
——菊花牌电扇的广告语
|
——>
|
爸爸问儿子:“功课有没有做?”
儿子说道:“功课有,没有做。”
|
——>
|
人到了非洲,就要开始过“非人”的生活。
|
eg3)
|
语音双关——字含有另一同音字的意义,简单的说,就是谐音
|
——>
|
(脑筋急转弯——>)
问:卡通人物中,谁最喜欢帮助别人?
答:哆啦A梦
(因为它的手是圆的,谐音伸出“援”手)
|
——>
|
(脑筋急转弯——>)
问:哪一个中国字最酷?
答:丁字(酷)裤
|
18.
|
双声
|
表示一个词语中两个字的 声母相同。
eg1)
|
|
——>
|
你看到,爸爸还为了事业一事而感到惆怅。
|
“惆怅”这个词语,两个字的声母都是「 c,c 」。
|
eg2)
|
|
——>
|
家俊聪明伶俐,做事很有自信,很受同学爱戴。
|
“伶俐”这个词语,两个字的声母都是「 l,l 」。
|
19.
|
叠韵
|
表示一个词语中的两个字的 韵母相同。
eg1)
|
|
——>
|
昨天, 思贤 与朋友一起发掘稀奇的事物。
|
“稀奇”这个词语,两个字的韵母都是「 i, i 」。
|
eg2)
|
|
——>
|
念慈 最近终於变窈窕了,这全是她几个月以来努力的成果。
|
“窈窕”这个词语,两个字的韵母都是「 yao,tiao 」。
|
20.
|
顶真
|
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
eg1)
|
|
“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”
“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”
(出自《木兰辞》=木兰代父从军)
|
eg2)
|
|
“忽闻海上有仙山,山在虚无缥缈间。”
(白居易——《长恨歌》)
白居易(772年—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
|
eg3)
|
|
归不恨迟开,迟开恨不归
(苏轼的——《菩萨蛮》
(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)
|
eg5)
|
|
独上江楼思渺然,月光如水水如天。
同来望月人何处?风景依稀似去年。
(赵嘏——《江楼感旧》)
赵嘏,生卒年不详,字承佑,楚州山阳(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)人,唐代诗人,约公元835年前后在世。
|
|
释文——>
我独自一人来到这江边的高楼,我思绪纷然好像有满腹的忧愁。
我看见月光就像是水一般流淌,流淌的水又像是天空茫茫悠悠。
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一同来望月,而如今同来的你们又在哪勾留?
要知道这江楼水光相接的风景,和去年所见一样优美一样轻柔。
|
释文——>
(1)江楼:江边的小楼。
(1)感旧:感念旧有旧事。
(2)思渺然:思绪怅惘。渺然:悠远的样子。
(3)依稀:放佛;好像。
|
21.
|
通感
|
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,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。
——通感修辞格又叫“移觉”,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,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,将人的听觉、视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、交错,彼此挪移转换,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,使意象更为活泼、新奇的一种修辞格。人的认识活动,一般是从感觉、知觉、到表象,进而形成概念、判断和推理。
eg1)
|
|
**微风过处,送来缕缕清香,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。
**清香乃是嗅觉,歌声乃是听觉,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,
即为通感。
(朱自清——《荷塘月色》)
|
|
~~~ END ~~~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